top of page

大國博弈下的______(這次是烏克蘭)一

一、NATO去咗邊?


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,普京一直宣稱是為了回應NATO東擴的威脅。坊間紛紛揣測他的真正動機,有人認為是大俄羅斯沙文主義,有人認為純粹是普京邪惡,又或者,應對NATO東擴真的是原因之一。但最重要的是,不論俄國出於什麼動機,其實通通不是入侵另一個國家的合法理由。


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由一開始不斷在Twitter上tag多國元首,到現時已宣佈被西方國家放棄,只能自己換上軍裝落場。在這一刻,不少人都在疑惑,「NATO去咗邊?」。事實上,歐美國家並不是在今天才放棄烏克蘭,而是從未真正站在烏克蘭的一方。


在2014年頓巴斯戰爭(又稱東烏克蘭戰爭)後,烏克蘭政府與烏克蘭東部的親俄分子訂立「明斯克協議」,確認雙方停火,監督方包括德國、法國、白俄羅斯及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(OSCE),美國日前亦多次敦促俄羅斯遵守明斯克協議。


表面上,烏克蘭獲國際社會站台,但其實無論美、歐,對真正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都僅為半心半意。烏克蘭社會學家Volodymar Ishchenko就表示,美國有部分人的觀點認為沒有必要介入俄烏對抗,反而可以透過隔岸觀火,借助烏克蘭此熱點消耗俄羅斯,以適應美國將戰略重心移往亞太。至於對歐洲多國而言,尤其是德國、意大利,對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有極大依賴,另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資料,歐洲共貸款300億歐元予俄羅斯,若禁制俄羅斯使用SWIFT支付系統,歐洲各國銀行勢必血本無歸,因而在制裁俄羅斯一事上畏首畏尾。


說到底,NATO不是人權組織,而是為捍衛共同(包括自身)利益的軍事力量。若以利益優先的角度,NATO自然沒有出兵的理由。當有些香港人在IG上看著基輔失守時,只覺無力,唯有寄望NATO如救世主一般出現。然而,NATO是否真的可以一舉解除危機?若NATO軍事介入的話,危機升級的程度,恐怕不再會是IG上的news feed,而是真實發生在我們面前的災難。


更令人不安的真相是,NATO的確日益擴張,有份加大東歐與俄國之間的摩擦,而俄國要求NATO停止收編烏克蘭、格魯吉亞的警告亦不被正視,令普京有了「被挑釁」的藉口。NATO東擴擦槍走火後,俄方固然橫蠻,NATO亦同時擺出強硬姿態,令和平的談判變得不可能。如此一來,NATO成員國既明確表示不會出兵,也難以促成談判,才一步步令如今的烏克蘭僵局變得如此複雜難解。

Bình luận


bottom of page